当前位置:首页 > 专题 > 网民看日照

感知日照丨生活不止手机,莫让沉浸成沉迷

来源:山海微评 发布时间:2024-08-23 09:50:33

近日,诺基亚推出经典机的复刻版,曾先后多次上架均快速售罄。这股“复古怀旧”风刮起的背后,是很多人对手机过度依赖的反思和对“数字极简”生活的向往。

图片

随着网络的发展,手机从曾经的沟通工具,逐渐演变成许多人离不开的全新“器官”,既能处理工作、沟通情感,还能学习提升、休闲娱乐,与人们的生活深度绑定。一句“在吗”让你不得不立刻现身、在线沟通,一段“@所有人”让你不得不查看内容、回复“收到”,微博、抖音、知乎、豆瓣等各种APP向你展示着“大千世界 无奇不有”。

有关数据显示,截至2023年6月,用户对互联网的粘性持续加深,月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达到7.2小时,同比增长7.7%,月人均单日使用次数达到116.3次,同比增长5.4%。手机极大便捷了我们的生活,但也让“手机成瘾”问题越来越普遍。

图片

看到手机电量即将耗尽,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;出门在外不拿着手机,就会手足无措;“大数据+算法”让人陷入信息茧房,认知的旷野变成既定的轨道。除此之外,随着短视频的流行,不少老年人也染上了“手机病”,甚至越来越“手机化”的儿童手表,也将诸多中小学生困在了好友圈和社交聊天软件中。有网友表达出“到底是人在使用手机,还是手机在驾驭人类”的担忧。

“五色令人目盲,五音令人耳聋”,声色之娱可以在短时间内带来感官刺激,但也容易令人迷失自我。当信息过载、时间失控成为一种常态,“专注”宛如生活里的奢侈品。许多人渴望找到一片独属于自己的清静地儿。不禁要问:如何戒掉手机依赖?

图片

从物理层面,可以通过“隔离法”,打开“数字锁”。比如,有人下班后就换上老人机,主动给智能机来一次“功能降级”;有人购买“手机定时盒”,用强制手段实现与手机的“物理隔离”;有人开启“屏幕使用时间管理”,硬性规定每日开机次数和使用时长,减少干扰和压力,以清醒、健康、平衡的方式使用数字设备,回归简单和纯粹的生活方式。

图片

从心理方面,可以尝试“系统脱敏”法,寻找“替代品”。如果刷手机是为了放松,那么可以采取运动、跑步等其他能给人们带来愉悦感的活动方式,用积极体验来代替“手机依赖”。如果刷手机是为了打发时间、消极避世,建议加强与朋友、亲人现实中的社交联系,寻找共同兴趣、价值观以及追求共同的目标和理想,挖掘满足社交需要的其他方法。

图片

手机是生活的方式,不是生活的全部,我们或许不敢妄言“离得开”,但一定可以“放得下”。不妨在没有天花板和电子屏的地方,忽略手机的电量,插上生活的电源,去感受清风明月,去操持柴米油盐。当从手机营造的虚幻世界走出来,你会发现,真实的生活才更加精彩。(图片源自网络)

编辑:崔维莹
审核:王宗敏
统筹:刘佳秀